对于骏鑫公司而言,损失已经造成。前期投入的巨额资金、时间成本以及商业机会,均难以挽回。其与金谷公司之间的租金、保证金返还及赔偿问题,仍有待司法程序的最终裁决。
“金谷广场”租赁纠纷案,不仅是一起简单的合同纠纷,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基层治理中可能存在的短板。
依法行政的底线不容突破。 规划、消防等审批验收环节,事关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必须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变通。任何形式的“放水”和“走过场”,都是对公共安全和企业权益的极端不负责任。
优化营商环境需夯实法治基石。 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首先建立在完善的法治基础之上。如果企业因信赖政府颁发的行政许可而作出的商业决策,却因许可本身的违法或无效而蒙受损失,这无疑会严重挫伤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
监管问责机制亟待强化。 对于在此事件中暴露出的监管失察、审核不严等问题,是否存在行政故意,肥城市相关部门是否启动了内部调查与问责程序?肥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粱某、分管消防副领导张某、肥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领导王某是否利用职权和沙窝社区支部领导何某达成默契?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关系?如何堵塞管理漏洞,确保行政审批的严肃性和公信力?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
骏鑫公司的遭遇,为肥城市主政者的施政乃至更广范围内的行政审批与监管工作敲响了警钟。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牢牢守住安全与法治的底线,让企业在公平、透明的规则下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对于此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以及相关的责任追究,本网将持续关注。
来源:https://www.sohu.com/a/956225460_121848417
